带着好奇,也因为自己喜欢旅游,报名参加了四天三晚的广西巴马游,蜻蜓点水式的去了一趟巴马。也真像《羊城晚报》那篇《肿瘤患者自创“巴马疗法”学狗爬》的文章所描绘的一样,在这个广西长寿乡,数以万计的“候鸟人”人来到此地入住养生公寓,赴“白魔洞”打水、吸氧,但就看不见有人“学狗爬”。
这次的巴马行,让我领略了“巴马心态”:那天我们从“白魔洞”出来很累很累,因为我们不像“候鸟人”那样休闲,我们是来旅游的,急急忙忙地走,洞也比较大,里面还在装修,那些装修的味道很刺鼻,在洞里久久不能散去,所以我只感到很累,总想睡觉,不断地打哈欠。这时刚好看到有挡卖香蕉的,当地叫“野生芭蕉”,开价很便宜,一元一斤,我们来精神了,习惯性地就跟人家讲价,说一元一梭(抽),一梭也有2、3斤左右,结果那位阿婆就卖给我们了,还说那梭大的(4、5斤左右)2元钱。这时,就算不还价我们也打算买的,但我们还是在旁边起哄:“一元一元”。想不到那位当地啊婆马上就说:“卖给你们”,干脆利落。
第二天我们被带到长寿村去看128岁和105岁的“长寿老人”,络绎不绝的人们几乎踩塌了摆设老人们的门槛。见到这样的情景,我们都觉得是当地或者是某些人的人为作秀,目的可能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收入。而那些百岁老人们依然谈定地跟来者合影留念,脸上总是带着微笑,丝毫没有露出傲慢的神态,要不就是城府很深,要不就是“来者不拒、去者不留”淡然依旧。《羊城晚报》那段话又回到我脑海里:“商人们惊喜算计着投入、回报、毛利、净利,巴马人却淡然依旧。在坡月村,原住民的身价即便一夜陡增,仍然沿袭着淳朴的思维,生活一如既往”。我想,这就是“巴马精神”。
很多人想方设法追求金钱、地位、名誉甚至健康,都是站在自我的立场上看世界,觉得没有这一切枉为人生,我自己以前也是如此。但自从疾病光顾了我,才认识到需要放下这一切,当我真的减少了欲望,减少了对这一切的追求之后,健康自然而然地回来了。我只是减少,还达不到放下,身体健康就恢复了。我也很欣赏《羊城晚报》采访来自广州的朱先生说的一句话: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一切,像巴马人那样,消灭杂念、远离名利、规律生活。.....只求心灵的安静。
道理谁都懂,能做到确实不容易,不容易还是自己的心——没有放下。
我们不一定要在“巴马”或如“巴马”那样的环境生活才能重拾健康,我们始终都要回到自己原来工作和居住的环境生活,但我们应该学习巴马人那种恬淡虚无的生活方式,放下(不是放弃)一切欲望,我想,命中该有的总会有。
小燕 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