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
·祝大家中秋快乐,事事圆满,家庭幸福! [ 2022/9/9 13:56:40]  ·广东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复协会祝你虎年大吉,万事如意,幸福安康! [ 2022/1/31 13:35:44]  ·祝会员们2022年新年快乐,岁岁安康! [ 2021/12/31 21:04:56]  ·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! [ 2021/7/1 12:00:36]  ·喜讯∶我会荣获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 [ 2021/2/9 12:34:31]  ·祝愿大家2021身体安康、家庭幸福、新年吉祥! [ 2020/12/31 14:54:33]  ·喜报——我会荣获2019年广州市优秀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称号! [ 2020/1/12 14:21:41]  ·广东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复协会第六届运动会于10月30日举行。 [ 2018/10/15 10:35:58]  ·广东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复协会在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被评为优秀组织; [ 2018/9/20 18:48:01]  ·喜讯:我会获全国抗癌优秀组织、4人获全国抗癌明星、2人获全国抗癌明星家庭 [ 2017/11/29 14:20:02]  
分类导航
超级搜索
热点新闻

给他们多一点关怀
来源: 人民日报 作者:记者赖寄丹 实习生罗晓汀  发表日期: 2003/11/24 21:34:35  阅读次数: 10479 

     11月11日,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召开,明年4月份广州将正式承办该会,届时,癌症患者康复大会也将同期举办。抗癌这一话题,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。在这里,我们把目光投向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———癌症患者。

     广州有这样一家癌症患者俱乐部,俱乐部的名字叫“生命之光”,成立于1993年3月13日。10年风雨,生命之光俱乐部的会员已从开始的130多人,发展到1260多人;10年里已出现了680多名抗癌勇士,康复5年以上的462人,康复10年以上的210人,康复20年以上的20多人。其中治疗后生存超过5年的比率超过55%,高于美国、日本等发达国家50%的比率。俱乐部的抗癌勇士用生命谱写了传奇。

     然而,如今的俱乐部却面临着解散的危机。由于俱乐部每个会员仅交20元会费,所有的会费加起来才25000多元,远远无法满足俱乐部正常的开销,加上没有固定活动场所、人们对癌症病人的偏见等,俱乐部已经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。

      虽然在社会和个人的支持帮助下,俱乐部得以勉强维持,可是,这些资助毕竟还是杯水车薪。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样一个癌症患者之家,以及这些面对死神说“不”的抗癌勇士们,让生命之光能永远地照耀下去。

吕医生和他的大家庭

    在生命之光俱乐部里,他是唯一健康的人。为了俱乐部,他不知付出了多少,却从未有过任何物质上的回报,当人们问他为何要做这些时,吕医生微微一笑:“我早已把生命之光当成了自己家,会员都是我的家人,对家人我做再多事又算得了什么呢?”

        11月的广州,还是暖意融融,阳光温柔地洒在广州花园酒店的外窗上。此时,花园酒店大厅内传来一阵琅琅的演讲声,原来这是一场名为“癌症患者的健康之路”的主题演讲。讲台上站着一位敦厚的长者,他颀长的身材显得格外挺拔,和善的脸上不时露出亲切的笑容。这位长者就是中山大学肿瘤门诊部主任吕保祥医生,同时也是生命之光俱乐部的会长。

  “会长应多交一些”

       吕医生今年64岁了,儿女都很孝顺,照说该享享清福了,可他倒好,整天忙得不亦乐乎。也难怪,他既是中山大学肿瘤科的门诊部主任,又是中国癌症康复会的常委,还是生命之光俱乐部的会长,星期一到星期五单位工作刚忙完,周末两天又该去忙俱乐部的事了。有时候俱乐部下午一个电话,晚上吕医生还得加“夜班”。在别人眼里这种吃苦的事,吕医生却甘之如饴。还有一件事挺有趣,人家都是越忙越长白头发,可吕医生越忙头发越发黑,60多岁的人了,根本看不见几根白头发。

    吕医生经常开玩笑地说:“整个俱乐部就我一个人没有癌症,暂时的。”可为什么一个健康人会当起一间癌症俱乐部的会长呢?原来,俱乐部在开办的第三年,向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申请代管。当时已经是中国红十字会常委的吕保祥毅然挑起了这个担子,从此便开始了一段为俱乐部奔忙的日子。 

    俱乐部没钱了,吕医生就亲自去找一些医药企业,一点一滴地讲俱乐部的故事和困难;一次不行就去第二次,最后许多老板都被感动了,纷纷捐钱捐药,“三株”药业每年都捐10000元,南京老山蜂制品厂每年都送许多药……他们现在都成了生命之光俱乐部的朋友。俱乐部搞活动没场地,吕医生就亲自去找地方,跑了一处又一处,不是地方不合适,就是价钱不合适,最后才在白云区找到了较固定的活动场所。每次俱乐部交钱,大家都不让吕医生交,说:你是会长,不用交了。吕医生就很生气,说我为什么不用交呀,我是会长,就应该多交一些,结果每次交钱吕医生总是多交许多。

  “谁说我不干了”
       以吕医生现在的名望,在外讲学可以赚到很多钱,可是吕医生把时间全用在了义务为俱乐部会员们讲课上,还要自掏路费。家人对他所做的事情也十分支持。老伴经常做好了饺子请病友们来吃,还和病友们交朋友。其实吕医生也想过不干,可是大家马上说,你不干,那俱乐部解散算了。急得老吕马上说,我干呀,谁说我不干了。“上当了,上当了,他们这是以退为进呀。”如今吕医生一提起这件事就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吕医生告诉记者,刚开始的时候他只是站在医生的角度决定接手俱乐部,因为他认为开办俱乐部能够减少病人的压力,对治疗有利。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,他的想法改变了,他发现癌症病人患病之后往往心理问题比生理问题更严重,而俱乐部却能帮他们走出心理困境,这其实也是为家庭、为社会解决了困难,因此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。“还有一点”,吕医生强调说:“那就是我真的被大家感动了,他们不向病魔屈服的精神值得我这个老头学习。”

  “把这个家当好”

        如今吕医生已经把俱乐部当成了一个骄傲,一谈到俱乐部,就掩饰不住激动和兴奋,而当说起那些抗癌英雄们时,吕医生更有好几次眼眶湿润了,记者能明显感觉到他是使劲控制着不让眼泪流出来。吕医生还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,一个老婆婆癌症治愈出院了,回家看到小孙子,孙子看到奶奶回来了,正要上前抱奶奶,却被妈妈一把拦住了,老人伤心不已。“为什么社会不能改变对癌症病人的看法呢,癌症不会传染,癌症病人应该得到和正常人同样的对待。”

        最近吕医生仍为俱乐部忙着。明年的全国抗癌大会在广州举行,这倔老头就憋着一股劲儿,说绝不能办得比北京、上海差。未来他还希望能在广州建一个康复中心……
        吕医生常说:“癌症患者是弱势群体,他们比任何人都需要社会的帮助,我做的这些真的不算什么,既然我当上了这个大家庭的家长,就得把这个家当好!”采访结束的时候,吕医生告诉记者,明天是星期六,他还要去给大伙讲课……

艺术是我的生命

 

    人物简介:区柳霞,资深粤剧演员,曾演出现代粤剧《沙家浜》中沙奶奶一角,1997年患乳腺癌,现已重返舞台,并于2001年组建“红百合艺术团”。

    今年是我术后6周年。回顾这风风雨雨的6年,真是悲喜交加,那段艰辛的岁月,今犹历历在目。6年前,我住进了空军医院,活检结果出来后,医生看了脸色凝重地对我说:“再做一次吧。”听了这话,我已知道事情不妙。最后医生告诉我说我患上乳腺癌。

    这对于我来说,无疑是晴天霹雳。我才40岁出头,小孩还小,就得了绝症。从诊室到医院大门就100米距离,每走一步,我都觉得死神靠得更近了,这让我害怕、恐慌,束手无策,想哭却哭不出来。

    术后的第二天,我五花大绑在床上动弹不得。当我看到对面楼顶一队女兵正在排演春节晚会的文艺节目时,不禁心潮澎湃,手脚也不由自主动了起来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“我一定要重返舞台!”我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我,我毅然离床下地,在病房里走了一圈,把医生和同房的病友吓得目瞪口呆。术后第十天,我就出院了。

    我是年初做的手术,年底就重返舞台。我要自己闯出一条康复之路。重返舞台不同于一般的“上班”,要面临很多特殊的困难,要在体能上和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。在这方面病友曾广举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指导……

       在生命之光俱乐部,我积极倡议组织粤曲组。在俱乐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,粤曲组终于成立了!最初是在中山医的小花园里,摊张报纸坐在地上练唱。在队员的艰苦努力下,队伍不断扩大,从最初几个人发展到现在40多个人。我们在各种场合演唱了《歌唱祖国》、《生命之光》等,均得到好评……

        回忆这6年来的艰辛历程,不禁感慨万千,没有亲身经历这些治疗的人,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痛苦的极限。艺术是我的生命,粤曲是我的理想,不管未来有多少坎坷,我将始终热衷于我的粤剧事业,并尽最大的努力,把艺术团搞得有声有色,为生命之光添光增彩。

      郭连有:身患癌症的抗非勇士

 

郭连有仍工作在医疗前线

在今年抗击非典的前线,有一个女性往返奔波于广州各个火车站、机关、学校、公寓、幼儿园之间,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一系列消毒任务,有谁知道裹在厚厚防护衣下的抗非勇士,竟是一位癌症患者,她就是铁道部防疫站的郭连有。

年近50的郭连有1998年患上了乳腺癌,经过一系列放疗、化疗、手术,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,正当壮年的郭连有不愿放弃自己热爱的医务工作,仍继续工作在第一线。

今年年初,当非典在广州肆虐时,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消毒部门,首要的任务就是消毒。而铁路作为全国运能最大的交通部门,在广东就有20多个大站,每天的旅客流量超过20多万,还有近10万的铁路职工。这个确保旅客旅行安全和职工工作环境质量的重担,便落在了广铁(集团)公司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科主任、共产党员郭连有和她带领的消毒科全体人员身上。

此时的郭连有完全可以说不去,而且作为医务人员她也知道在消毒工作中过度疲劳,对一个癌症病人来说意味着什么。可她更清楚的是,作为一个医务人员此时不能退缩。

于是,她把最艰苦、最繁重、突发事件最多、最可能感染非典的广州站和客运站列车消毒的任务揽在自己的身上。此时的郭连有好象忘记了自己是个癌症患者,每天奔走在消毒现场。在车站,每当发现有疑似非典病人,需要消毒时,她第一个穿上隔离服,背上30多公斤的喷雾器,走在最前面;在车厢里,哪里有非典疑似病例,她必定出现在哪个车厢。通过郭连有和所有广铁工作人员的努力,广铁集团实现了广州沿线铁路零感染率。而郭连有本人也被中央组织部授予“全国防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”的称号。

当记者问郭连有为什么具有如此的勇气战斗在非典第一线时,郭连有告诉记者,在她患癌症病倒后第一次醒来时,看见的是亲人和同事们一队队排在病床前,每个人流的泪比自己还多,那一刻她真的被感动了,就在那一刻,她已经暗下决心,要用生命回报这些可爱的人们。

如今,非典已经离我们远去,我们不应该忘记在那段日子里,还有一个癌症患者战斗在抗非的第一线,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战歌。

 

郑戈令:塔山英雄今何在

   郑戈令,这位塔山英雄团的老政委,曾经驰骋沙场,立功无数。如今,这位已经80岁的老人却在另一个战场上继续战斗着。

    上世纪30年代,刚满16岁的郑戈令加入了抗日队伍,当起了新华社的战地记者,不久郑戈令便参加了前线部队,屡立战功。在解放战争中,他参加了不少东北重要战役,尤其是在辽沈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。郑戈令任政委的塔山英雄团已经成为了我军永远学习的榜样。战争时代的郑戈令,不愧是一位英雄。

    从战争年代进入和平年代,郑戈令脱下了军装,开始进行自己一直喜欢的文学创作并出版了军事小说《烬余》。但就在这时,病魔悄悄来到了郑戈令身旁。1991年,郑戈令发现自己得了癌症。多年革命的考验早已使郑戈令学会了从容面对困难,在癌症面前,老英雄选择了和病魔来场“生死较量”。他决定接受手术。万幸,手术非常成功。为了避免癌症复发,郑戈令又开始练气功,并且是天天都练,从不间断。后来,他还加入了生命之光俱乐部,同大家一起对抗癌症。勇气加毅力,癌症就这样被郑戈令击退了。

    从死亡线上走出来的郑戈令又立刻把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。1991年底,他的第二部小说《海虹》也正式出版了,这部长达150多万字的军事小说被誉为我国有史以来最长的长篇军事小说,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郑戈令患病后整理完成的。这十几年来,郑老先生一直进行着对自己前两部小说的修改工作。

    今年以来,由于年事已高,郑戈令老英雄的癌症又复发了,可他仍然积极接受治疗,准备再次将病魔打败。他对记者说,他还不能死,他还准备写第三部长篇小说,他要把当年战争中的那些英雄们和他们的故事给写出来。

       许敏儿:为爱活下去

  癌症是肆无忌惮的,可是在爱的面前,它却落荒而逃了。

    1985年,当时还风华正茂的许敏儿刚与丈夫组成幸福的小家庭,不幸降临了,许敏儿遭遇了车祸,结果高位截瘫,从此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。在这个时候,丈夫站了出来,用自己的爱抚平了许敏儿心中的伤口,于是,许敏儿挺过来了。

    可是,命运再次打击许敏儿,1998年,她被查出患有癌症。许敏儿当时没有哭,是上一次不幸的经历让她学会了坚强。但她还是害怕,她怕深爱自己的丈夫为自己担心,于是她选择了不把病情告诉丈夫。可是丈夫很快知道了这件事,而且头一次在她面前发了火,他生气的是许敏儿为什么不把病情告诉他。然后夫妻二人相拥痛哭。

    不久许敏儿的病情出现恶化,情况越来越坏,化疗的痛苦令许敏儿变得异常虚弱,而且情绪也很差。这一次,又是丈夫撑起了许敏儿生命中的一片天。在那段日子里,丈夫承担了送妻子往返医院的责任,每次上下楼梯的时候,丈夫就背着许敏儿走,夫妻俩共用两条腿走路。每次许敏儿在化疗室接受化疗,丈夫就在门外等着,默默地支持着许敏儿……爱的力量造就了奇迹,许敏儿不仅活了下来,而且越活越健康。5年过去了,许敏儿的病情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。逐渐康复的许敏儿重拾了生活的自信,她加入了生命之光俱乐部,帮助俱乐部建起了网页。如今许敏儿的生活过得很充实。

    2003年,许敏儿夫妇成为《中国癌症康复会》杂志的封面人物。许敏儿说,她不会被癌症打倒,为了爱,她要一直活下去。


 

[1] [2]  下一页

【公共评论】 发表评论
评论加载中...